发表于:2023-01-17 00:00:00 来源:双宁口腔 编辑:双宁医生 点击:3001次
氟 斑牙的病因比较复杂,与个体年龄、气候、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1931年,丘吉尔首次确定水中氟化物含量高是导致该病的原因。同年,史密斯在老鼠身上做了氟实验,证明氟含量过高会导致这种疾病。
一般认为水中含氟1ppm (1mg/L)为宜,可有效预防龋齿,预防氟斑牙。但是,个体因素和其他生活条件对氟的易感性也有一定的差异。饮用水是氟化物摄入的最大来源之一,这是由人们的年龄、气候条件和饮食习惯综合决定的。
此外,水中氟的最佳浓度与当地年平均最高气温密切相关。美国为0.7-1.2ppm;中国广州的二氧化碳浓度约为0.7ppm。中国地域辽阔,南北温差很大,不可能只有一种合适的浓度。因此,中国现行水质标准中氟化物的浓度应为0.5~1ppm。 食物中氟的吸收不仅取决于无机氟在食物中的溶解度,还取决于食物中钙的含量。
如果加入钙化合物,氟的吸收将显著降低。动物实验证明,充足的维生素A、D和适量的钙、磷可以减少氟化物对身体的伤害。这说明氟化物含量高并不是引起氟斑牙的唯一原因,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在水中氟化物含量略高的地区患氟斑牙。
是否会发生氟斑牙,取决于过量氟进入人体的时间。在牙釉质发育过程中,氟化物主要破坏牙胚成釉细胞。因此,只有在牙齿发育矿化期,过量的氟化物进入体内,才会发生氟斑牙。如果你在6、7岁之前长期生活在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高的地方病区,即使以后搬到别的地方,也无法避免以后长出的恒牙;相反,如果这个人在7岁以后搬到高氟地区,就不会出现氟斑牙。
此外,碱性磷酸酶可水解多种磷酸酯,为骨、牙代谢提供充足的无机磷作为骨盐形成的原料。当氟化物浓度增加时,可抑制碱性磷酸酶活性,导致牙釉质发育不良、矿化缺陷、骨质脆弱等骨病。因此,层间矿化差,釉质柱过度矿化。
这在表面珐琅质上更为明显;表层珐琅质的氟化物含量大约是深层珐琅质的10倍。因此,氟斑牙表面的牙釉质是多孔的,容易吸收外来色素,如锰、铁化合物,产生氟斑。重度氟中毒患者微孔数量可高达10%~25%,分布于牙釉质柱之间,沿横线分布。如果这个孔隙占了很大的体积,牙釉质表面就会塌陷,形成巢状的牙釉质发育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