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1-09-27 00:00:00 来源:双宁口腔 编辑:双宁医生 点击:2985次
当牙龈老化收缩时,向牙槽骨输送营养物质的能力一天天地降低,牙槽骨收缩变短,也称为“骨吸收现象”。 当然,这一次拔牙不用担心恢复不好。什么是位点保存?
广义上的“位点保存”是指拔牙过程中或拔牙后为减少牙槽骨吸收,促进牙槽窝新骨形成而采取的一系列临床治疗方法。
2004年,Sclar首次提出了一种相对标准的拔牙部位保存技术,即将异种骨粉颗粒植入拔牙窝,并用可吸收胶原膜覆盖表面,以修复牙槽骨缺损。
为什么需要位点保存?
牙槽骨是一种高度可塑性的组织,是人类骨骼系统中最活跃的部分。随着牙齿的生长发育、脱落和替换以及咀嚼压力的增加,它不断地重建和改变。
拔牙后,自然愈合的牙槽骨体积有一定程度的减少,水平宽度(颊舌宽度)平均减少3.8mm,垂直高度平均减少1.24mm。临床研究表明,使用部位保存技术可以减少这种萎缩。
骨板越薄,适当牙槽骨的比例越大。如果剩余的骨板太薄(通常是颊侧),则在拔牙后很可能被完全吸收。
对于拔牙后立即植入的种植体,颊舌板的厚度应至少为2mm,如果不够厚,应辅以现场保存技术。
为了实现假牙的美学修复,种植体的三维定位有一个精确的范围,因此对种植体区域的宽度、高度和骨骼都有严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