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1-06-08 00:00:00 来源:双宁口腔 编辑:双宁医生 点击:3157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所吃的食物越来越“软”,这使得颌骨处于退化状态的退化更加显著,导致错咬合的数量越来越多,于是正畸美学应运而生。
牙齿运动的生物学原理是正畸美学和正畸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有必要普及牙齿运动的生物学基础。 牙齿的位置在被强迫后可以移动。这种运动与牙槽骨、牙周韧带等组织的生物反应密切相关。它是一种生物机械运动,具有复杂的生物成分。
正畸牙齿在牙槽腔内移动时,不会对牙齿本身及其支撑组织造成病理性损伤,而是大致在生理上移动。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答案可以在牙齿运动的生物学中找到。
牙齿移动的生物学原理可以从牙槽骨的可塑性、牙骨质的抗压强度、牙周韧带的稳定性以及应力后牙齿的组织重塑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1. 牙槽骨的可塑性 人体骨组织的可塑性很大,适应性也很强。牙槽骨是人体骨代谢和重塑最活跃的部分。重塑包括增殖和吸收,它们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这是正畸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2. 牙骨质的抗压强度 在相同的正畸力下,牙槽骨逐渐被吸收,但牙骨质没有被吸收或仅少量浅表牙骨质被吸收。牙骨质吸收耐受的主要原因是牙根表面总是覆盖着一层较薄的钙化牙骨质,其抗压力吸收能力比牙槽骨强,对深层牙骨质有保护作用。
3.牙周环境的稳定性 牙周韧带的细胞成分包括合成细胞(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和成牙骨质细胞)、吸收细胞(破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成牙骨质细胞)和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在保证牙周正常血液循环的条件下,各种细胞的存在和分化,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各种细胞因子的激活参与组织重塑活动。
4. 应力后牙齿的组织重塑 牙应力后的组织重塑包括牙周韧带反应、牙槽骨重塑、牙根吸收等。
(1)牙周韧带的反应:在适当的正畸力作用下,牙周韧带细胞成分增加,并向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化。在牙周韧带牵引侧,成骨细胞大量增殖,新的骨组织沿牙槽骨生成并沉积;在牙周韧带受压侧聚集了大量破骨细胞,使牙槽骨被吸收。在重塑过程中,牙周韧带纤维发生降解和增殖,并随力的变化而变化。正是这种牙周膜的反应使牙齿能够移动并恢复其稳定性。
(2)牙槽骨重塑:牙槽骨重塑分为压力侧改变和张力侧改变。压力侧的变化:在适当的外力作用下,压力侧骨吸收为直接骨吸收;当应力过大时,骨吸收是间接的。牙齿侧面成骨细胞的活动,随着牙齿的运动,不断产生新骨,从而保持正常的牙槽骨厚度。张力侧的改变:牙周韧带纤维的牵引导致牙槽骨内侧表面产生强烈的成骨活性,产生大量的新骨小梁。新骨小梁与牙周韧带纤维沿正畸力方向均匀排列,形成“过渡骨”。一旦牙齿停止移动,“移行骨”就会转变为正常的牙槽骨组织。
(3)根吸收: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少量的根吸收往往可以在正畸治疗完成后进行修复,可以认为是牙齿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正常组织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