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0-07-30 00:00:00 来源:双宁口腔 编辑:双宁医生 点击:2283次
口腔是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消化系统的起点,主要由唇、颊、舌、腭、唾液腺、牙齿和颌骨等部位组成,具有咀嚼、吞咽、言语和感觉等功能,维持颌面部正常形态。一个人一生中有两副牙齿,一颗是乳牙,有20颗牙齿,另一颗是恒牙,有28到32颗。
很多因素都会干扰口腔健康,干扰其正常功能,影响人的容貌和社会交往,此外,口腔疾病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一般健康,影响生活质量。为促进中国居民重视口腔健康,普及口腔卫生知识,改善口腔健康行为,提高口腔健康水平,制定了《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今天我们先谈谈婴幼儿的口腔健康指南。
一、口腔健康是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
婴儿和幼儿处于生命的初始阶段,此时口腔的最大变化是从无牙到出牙。口腔、颅颌面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牙齿正常功能的维护,对婴幼儿口腔健康和整体健康都非常重要。保持婴幼儿口腔健康,有利于均衡摄入营养物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全身正常生长发育。婴幼儿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健康整齐的乳牙是儿童正常发音的生理基础。
二、从出生起,父母就应该清洁婴幼儿的口腔
出生后,父母应每天用纱布擦洗孩子的口腔,以防止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俗称鹅口疮)。牙齿发芽后,用纱布或软刷轻轻擦洗孩子的口腔和牙齿。当出现多颗牙齿时,家长可以用指尖刷或软毛刷,每天给孩子刷牙两次,一定要把所有的上下牙齿都清洗干净,尤其是牙龈线附近的牙齿。
两岁的孩子可能想自己刷牙,但家长应该明白,在这个年龄,手的精细运动技能还不够发达,不足以真正清洁牙齿。因此,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每天至少刷牙两次。
三、 喂养不当会损害婴幼儿的口腔健康
母乳是婴幼儿最好的天然食品。与人工喂养相比,母乳患龋齿的风险更低。喂养体位会影响婴儿颌面发育的生长发育,最好坚持喂养。奶瓶是人工喂养的设备,瓶子放得太高或太低都可能造成牙颌畸形。奶瓶喂养时应选择合适的奶嘴,避免小孔过大,奶水不需要吮吸就流出,使婴儿咀嚼肌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不利于口腔和下巴的正常发育。
乳牙出牙后,不要让孩子长时间盛着甜牛奶或甜饮料的奶瓶,尤其不要奶瓶睡觉,否则会引起婴儿龋齿。1岁以后应尽量减少奶瓶的使用,而奶瓶只能盛满水和无糖牛奶,用杯子或勺子喂含糖液体(如甜牛奶、果汁、蜂蜜水)。在1岁半到2岁之间停止使用奶瓶。因为长期用奶瓶喂养,除了容易龋齿外,还会阻碍孩子咀嚼功能的发育。
四、 不要把细菌从口传给孩子
唾液是细菌的载体。喂食器可以通过咀嚼食物和用奶嘴或勺子测试体温,将病原体从口腔传给孩子。龋齿细菌越早传染给儿童,他们就越容易患龋齿。因此,照顾者应注意喂养卫生,纠正不良喂养方法,并注意自身口腔卫生,避免致病菌传染给婴幼儿。
五、注意食具的消毒
奶瓶等婴幼儿喂食设备必须消毒,否则,宝宝会将细菌带入宝宝体内,导致腹泻、呕吐,还可引起“鹅口疮”。需要注意的是,消毒后24小时内未使用的瓶子,仍需重新消毒,以免滋生细菌。
六、婴幼儿从牙齿萌出开始,每半年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检查和口腔卫生指导
婴幼儿应在6个月后第一次出牙,家长应带到医院进行牙科检查,请医生帮助确定孩子的出牙情况,并评估患龋齿的风险,提供有针对性的口腔健康指导,如发现龋齿等口腔疾病应尽快治疗尽可能的。之后,你的牙齿应该每六个月检查一次。